細心的消費者可能已經注意到,最近幾年,專賣店這種形式已經不再只是鞋服配飾品牌的天下,很多護膚品和化妝品品牌也開出了高大上的專賣店。在廣州的幾家高端商場,以Dior迪奧、Fresh馥蕾詩、JoMalone祖·瑪瓏、Innisfree悅詩風吟、ETUDEHOUSE伊蒂之屋以及本土品牌佰草集等為代表的美妝品牌都已經開出了各具特色的專賣店,成為商場中一道新的風景。
其實,在業內,專賣店模式被非常看好,被認為將在未來十年從“后起之秀”成長為“渠道主流”。連本土化妝品專營店嬌蘭佳人董事長蔡汝青都公開預言,未來十年,單品牌專賣店會成為一個“強勁的化妝品零售模式”,十年后的中國市場上,美妝品牌開出的專賣店會像我們今天看到的服裝品牌專賣店一樣隨處可見,可能一條街上就有六七家。在現在看來,他所預言的前景已經初現端倪。
為什么專賣店的模式會成為美妝品牌渠道選擇中的“新寵”呢?這要從這一模式的起源說起。在業界,“單品牌化妝品專賣店”指專門經營或授權經營某一個化妝品品牌,或同屬該品牌旗下的多個子品牌的店鋪形式。盡管在中國的美妝業界它還算是個后起之秀,但在國外則早已蔚然成風。隸屬于歐萊雅集團Thebodyshop美體小鋪就是以這種專賣店模式取得成功的品牌。1976年美體小鋪于英國布萊頓小鎮創立,目前已發展出50余個系列的1000余種單品。在韓國,LG化學集團旗下的Thefaceshop菲詩小鋪也同樣以專賣店模式復制了美體小鋪的成功。在中國,最先嘗試專賣店模式的是佰草集、林清軒等本土美妝品牌。
最初,促使這些美妝品牌嘗試開設單品牌專賣店的直接動因是節約渠道費用的需要。對于當時的這些尚未揚名立萬的美妝品牌來說,要進駐百貨商場、KA大賣場、化妝品專營店等渠道,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競爭激烈,并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而相比之下,開設專賣店不僅可以節約渠道費用,還更容易給消費者造成視覺沖擊和加深品牌印象,便于品牌成長初期的定位、拓展和銷售。
漸漸地,開專賣店的好處被越來越多的美妝品牌知悉,于是日漸成為一股風潮,越是高端的大品牌越是有資本砸重金開出高大上的專賣店。而對于這些高端美妝品牌來說,開專賣店不僅有利于品牌形象的進一步塑造,也是將已有品牌價值變現的有效途徑。中高端化妝品所開出的專賣店往往有著廣闊的面積和精致的裝修,自然而然地給消費者傳遞出品牌的檔次和實力,輕松打造“貴族氣質”,這樣直接的自我展示的方式比媒體廣告更能取信于消費者。并且,借助專賣店途徑,還很容易實施“饑餓營銷”等手段,將整個化妝品行業的市場格局和消費習慣牢牢把控在單一品牌上,更加凸顯單一化妝品的品牌優勢和個性化特征,令目標消費群進一步集中。
目前,美妝品牌專賣店已經躋身韓國市場上的主流渠道之一,核心商圈的單品牌旗艦店不少于20家。這些品牌旗艦店被認為不僅能夠給國外游客留下好印象,還可以為品牌的國際化鋪路。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情形也將在中國市場上出現。